已是燈盡油枯,該說的話已說,該做的事已盡,只等著寂滅的到來。此時一聲稚嫩的感嘆卻叫他四散的心神都攏了起來:咦,這席子好是華美,是大夫才能用的吧?勉力睜開眼皮:是了,身下躺的是季孫氏賞賜的席子,可自己并不是大夫,沒有享用的資格。他緩慢卻堅決地開口:換席。親友見他此時仍舊執拗,只得更換。一番折騰,他又是眼晃金星,神魂散亂,看著用了多年的舊席子擺回去,他終于安心地散了氣。
很多人笑曾子迂腐,可他的學生卻從中讀懂了老師“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堅定,對仁與禮的信仰因這最后一課更深地入了心。曾參的再傳弟子孟子堅持“民貴君輕”,“雖千萬人吾往矣”;杜甫以詩鑄史,“三吏”“三別”為民呼告;張載橫渠驗井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天下讀書人向往并踐行著弘毅的重任。
在《文學的日?!返诙?,作家陳彥對同行好友陳小朵說:“文學藝術應該為這些人的生命尊嚴鼓與呼?!?/strong>他所說的“這些人”,是生民,是社會的“底座”——
陳小朵,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女高音,“梅花獎”得主,到西安訪陳彥,第一感覺“我是多余的”——陳彥帶她看的第一眼西安,是西八里村,一個城中村。穿行在逼仄的陋巷,衣著入時的陳小朵感到了“格格不入”,而陳彥一路熟稔地與居民們打招呼。
陳彥的第一本小說《西京故事》主人公羅天福的原型之一孫福國,還在西八里打餅。小說中,羅天福夫婦起早貪黑打餅,托舉了一兒一女上大學,女兒羅甲秀最能理解父母的艱辛:
“甲秀暑假跟爹娘打了一個月的餅,她都無法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她覺得爹娘簡直就是鐵人,每天早上五點鬧鈴一響,兩人就從床上爬起來,直忙到中午一兩點,才能稍微歇一會兒,然后又得給下午做準備……大多在晚上十二點多才能休息,整晚睡覺時間也就四個小時左右?!?/span>
現實生活里,孫福國夫婦凌晨兩三點起床打餅,每天打上三百個餅,收入也不過九十元??恐諒鸵蝗盏恼\實勞動,他們養育出了一子二女三個大學生。
在陳彥看來,精英階層引領著國家的進步,但為國家建設打基、打樁的是這些“肩扛背駝來生活”的普通老百姓。他們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是非常有尊嚴的。陳彥認為,這些勞動者不需要同情,其他人也沒資格同情,他們需要的是被看見和尊重。
20多年前,陳彥住在一個污水時常泛濫的大雜院,是水管工的勞作讓一切“歸于安瀾和平靜”。他被水管工辛勤的工作背影所觸動,開始思考作為社會“底座”的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價值。
陳彥動筆寫出了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講述即將揚起人生風帆的19歲少女喬雪梅,赴京讀大學之際,母親車禍遇難,她選擇犧牲學業,挑起了一家重擔,照顧癱瘓的父親,為三個弟妹鋪就了前程。20多年來,這部劇長演不衰,2021年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參演名單。
《大樹西遷》是陳彥創作的又一個“托舉”的故事:知識分子為西部開發作貢獻。這一秦腔現代戲,雖致力于呈現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交通大學西遷西安的歷史,但陳彥以“四兩撥千金”的手法,將筆墨落于行走在這壯闊的歷史波瀾中的“小人物”孟冰茜教授身上。
在這之后,陳彥的四部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喜劇》,無一不是為草根立傳。
“文學藝術要扛起關心弱勢群體的責任,起碼說,一個寫作者要有良知去點亮他們身上那種人性的光亮,讓他們的生命煥發出一種光彩?!标悘┱f。
陳小朵是被“光彩”觸動到的人:“我明白了為什么他的作品那么能打動人、打動我。原來,都是真實的,都是最鮮活的東西?!?/span>
陳彥在和底層勞動者的深觸中發現,他們有著生命的深井,鑿開之后見“清泉”。
《裝臺》,2020年的現象級國劇,讓舞臺搭建工人這一群體走到了聚光燈下——這部劇改編自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的陳彥同名原著。
“下苦人”是裝臺老板刁順子的口頭禪。說是老板,但從沒人稱他為老板,他也沒把自己當老板??嗷?、重活,他一馬當先;責難、謾罵,他挺身而出——裝臺不僅要沒日沒夜連軸轉、付出重體力勞動,被吆來喝去是家常便飯,還有被騙上當的風險。也因此,裝臺人得了各種各樣的職業?。喉樧佑袊乐氐闹摊?,猴子有胃病,大吊是椎間盤突出……有病也沒空治,有病也得咬著牙把活做成了、做好了。這樣的日子能不苦嗎?
工作苦,他的家庭生活也是苦不堪言。刁順子第一任妻子,拋下女兒刁菊花和有錢人私奔了;第二任妻子倒是賢惠,可惜紅顏早逝,留下了繼女韓梅;第三任妻子蔡素芬,不僅賢惠而且貌美動人——但這段被很多人羨慕的三婚,卻遭到了刁菊花的激烈反對,順子一回家就要面對女兒發動的“全武行”……
苦啊,可真是由內而外苦透了??删褪沁@樣苦的一個人,還憐惜著比他更弱小的生命。當工作又一次受挫,韓梅、刁菊花、蔡素芬相繼離開,刁順子決定放棄裝臺,蹬個三輪、養養蟲子過點逍遙日子。但當想為燒壞臉的女兒整容的大吊上門相求,順子還是又一次挑起了“老板”的重擔。
在《喜劇》中,潘五福是個武大郎似的人物,他的妻子好麥穗美艷動人,和其他男人有著不清不楚的關系——潘五福也并不是全不知情,但他依然選擇了堅守婚姻,為患癌的好麥穗送上溫暖的臨終關懷,含辛茹苦地養大可能不是他親生兒子的潘上風。被很多人不看在眼里的潘五福,為一家人撐起了避風港。
《西京故事》里,羅天福進城后閑時仍不忘把《論語》拿出來摩挲,這里有他深信不疑的忠孝仁義——無辜被別人打斷腰時,他首先想到的是為自己正名,“我不是小偷”,賠償金也只要了五千元的醫藥費,妻子想把盒感冒藥塞進去都不行;而當兒子羅甲成為了保護姐姐對房東兒子金鎖大打出手時,他認為動了手就是甲成的錯,把家產盤點盡了賠付了對方醫藥費和精神損失費。忠直如他,無法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兒子羅甲成也對他一度失望,質疑堅守仁義的必要性——文中“掃地僧”似的東方雨老人卻對羅天福大加贊賞:“在今天,能持守正道,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的人,就是真正的脊梁?!?/span>
陳彥歌頌著這樣有廣度、有溫度的生命:
“他們并不企望上蒼的拯救。他們把自己的雙腳堅定地踏在大地之上,而且,他們有著普羅米修斯的堅強意志?!?/span>
他從這些人的身上提煉出了“恒常價值”,書寫故事予以弘揚——
“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世界所有民族,都為人類探索貢獻了公平、正義、善良、仁愛、和諧、誠信、正直、民主、自由、互助、謙卑、禮讓、憐憫、扶弱以及敬畏自然等等價值譜系與道德范式,這些恒常之道,在今天這種紛繁擾攘的生活中,尤其需要進行深水打撈,并使其在駁雜的色彩中,放射出穩定人類生活秩序和照亮人心的光芒?!?/span>
“八百里春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高唱秦腔”,陳彥亦是三千萬之一。
“一切時尚都是過眼煙云,唯有笨拙的古樸守望才是真正的生命‘常道’。無論怎么活著,我們都需要陽剛,需要大氣,需要甚至是帶著‘毛邊’的勃發與沖決,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吼幾聲秦腔?!?/span>
陳彥不僅為秦腔寫了多部戲劇,在小說里,也一再讓它亮嗓,甚至讓它以戲中戲的形式出現,成為小說血肉的一部分。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主角》,是陳彥對秦腔藝術的集中展示,這部小說講述了山溝里的放羊娃易招弟一路拼搏到成為秦腔名伶憶秦娥的故事。其中,不僅可見秦腔半個世紀的變遷、經典戲目、創新探索,更可見秦腔對人物命運的暗示和推動。
易青娥(易招弟的第一個藝名),學的第一折戲是《打焦贊》,飾演楊家將中的“燒火丫頭”楊排風——當時,易青娥被舅舅連累,從學員班被趕去了炊事班,就是一名燒火丫頭。但她堅持練功,勤奮刻苦的勁頭,被四位老藝人發現、看好。在老藝人的全力栽培下,燒火丫頭易青娥抓住機會,一炮而紅,如戲文中的楊排風一般,一戰成名,躍身成了戲團里的年輕“女將”。
武戲成了,易青娥開始研習文武兼長的《白蛇傳》,也就是這時,她的初戀發生了,對象就是演繹許仙的封瀟瀟。戲里,浪漫的斷橋邂逅,一眼情深,卻被法海迫散——戲外,這段朦朧的愛戀,因易青娥的另一名追求者劉紅兵的破壞告終。
易青娥紅遍三秦大地,得了“憶秦娥”這個意蘊悠遠的藝名,開始排演《游西湖》——南宋時,權奸賈似道強納御史之女慧娘為妾,拆散了她與裴瑞卿的戀情;李、裴西湖相遇,互訴衷腸,賈似道發現后一劍刺死了慧娘;慧娘冤魂不散,阻止了賈似道騙殺裴瑞卿。這顯然又是一個悲劇,同時期,她的婚姻家庭生活陷入了危機,丈夫劉紅兵離心,兒子兩周歲了還不會說話,檢查后發現是先天智障,原因就是劉紅兵在憶秦娥備孕期間醉了酒。得知原委后,憶秦娥如怨鬼李慧娘一般,喪魂離魄,茫然不知前路。
在其它作品中,秦腔也起著戲文與小說情節(人物命運)的互文作用?!段骶┕适隆防?,羅甲成回應了父親的教導后,羅天福得意地哼起了《三娘教子》;《喜劇》中,潘五福寬慰妹妹不要聽信有關好麥穗的風言風語,當天村里就上演了講述潘金蓮伙同西門慶害死武大郎的《獅子樓》……
戲曲的引入,無疑提升了作品的厚度,增強了小說的戲劇性和傳奇性,整個情境氛圍更添韻致,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美學體驗——想來一次文學與傳統戲劇藝術的融合體驗嗎?海峽衛視5月11日22:07海峽衛視、5月12日東南衛視21:00、優酷視頻0點,《文學的日?!返诙?/span>,陳彥&陳小朵以非常路線游西安,其中你可聽到令人血脈賁張的秦腔和讓人汗毛盡立的歌劇詠嘆調~
- 陳彥獲獎經歷(部分) -
19歲的喬雪梅,面對母親遭遇車禍身亡的災難,放棄了赴京上大學的機會,挑起了贍養老父、撫育弟妹的重擔。她犧牲了自己一人的錦繡前程,托舉了弟妹的成功人生,讓整個家庭從艱難走向興盛。該劇二十多年來長演不衰,演出已千余場。
以孟冰茜教授一家三代人西遷五十年的奮斗歷程為主線,經緯交織、縱橫交錯地演繹出了主人公五十年情感嬗變、思想升華的心路歷程,在展現共和國知識分子前赴后繼、忍辱負重、熱血擔當的同時,也表現了大西北人民對知識分子的愛戴和呵護,東西部文化的撞擊和融合。該劇入選國家文化部“2007—200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奉調進京為共和國60大慶獻禮演出。
原鄉村干部、民辦教師羅天福帶著一家四口來到西京城,在這里他和妻子打餅供養兒女上大學。但比起早貪黑辛勞工作更艱難的是,他所抱持的忠孝仁義在城市里不斷碰壁。
裝臺老板刁順子的工作很苦:連軸轉、重體力、看眼色、頻受氣;結了三次婚的刁順子,家庭生活更苦!很多人只看到他的卑微求生,他的兄弟卻看到了他的不可替代;所有人都覺得他苦不堪言,但他依然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弱小的憐憫。
山溝里的放羊娃易招弟一路拼搏到成為秦腔名伶憶秦娥的故事,但這并不是一般的勵志小說。陳彥把主角風光背后的付出與艱辛、難堪、艱苦、血淚,一一掀開了給你看。
講述了賀氏父子兩代人的喜劇人生。他們在舞臺上演繹著喜劇,現實生活中卻是悲喜交加——題記里,陳彥這樣寫道:“當喜劇開幕時,悲劇就詭秘地躲在側幕旁窺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