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里面的人像一個古老的座鐘一樣。你看老馬(馬辛林,于堅的建水友人),走路像那個秋天微風中的落葉。建水沒有什么東西在催你,告訴你高鐵要晚點、開會時間到了……沒有!”
“天緣橋就像一位戴著五彩峨冠的天神從天而降,騎在穿越田野而過的瀘江河道上,對周圍具有一種教堂那樣的統轄力。村莊、落日、田間干活的人們都圍繞著它跪著似的?!?/span>
——于堅《建水記》(節選)
“我們現在是站在一個神靈的身上,建水人通過藝術創造的一個神靈。美是它的第一位,這個橋多美,美是無用的嘛;如果你實用,現代主義的橋在那里,那個奇丑無比的橋,就僅僅只是汽車開過去、人走過去,完全實用,但毫無詩意?!?/span>
收入了于堅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創作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尚義街六號》《羅家生》《避雨之樹》《對一只烏鴉的命名》《事件系列》以及長詩《O檔案》《飛行》等。
于堅的散文自選集,收入散文二十余篇,均為未出版過的作品。
一本瀾滄江的傳記。于堅用6年時間多次拜訪瀾滄江,從她的發源地到入??谶M行了實地勘察,傾吐所見,分享所感,“一條河流就是一條文明史?!?/span>
于堅關于故鄉昆明的散文攝影集,從個人記憶和時代變遷兩個維度,敘述了他眼中昆明的種種樣貌,歷史、自然和人們鮮活的生活。
于堅關于古城建水的散文攝影集,詩人穿梭于建水的大街小巷,體悟建水的建筑、手藝、生活方式,細述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探尋了建水人為何至今仍能“詩意地棲居”。
于堅關于巴黎20多年的所見所思。未見時,他以為這是個未來之城,到達后,震驚于她依然是經典小說所描繪的舊世界。他沉醉于這個城市的包漿之美,將其精神景觀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展現到我們面前。
于堅用文字和攝影的方式呈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印度。2012年獲得《人民文學》最佳非虛構獎,其中的攝影作品獲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華夏典藏獎。
循著《東京夢華錄》所記錄的中華文化造極的宋,于堅走遍開封、眉山、杭州、黃州……在古今場景交織中,還原一個更真實的蘇軾,再現一個偉大的黃金時代。
于堅的散文攝影集。于堅鉆探了密西西比河所滲透的美國的方方面面,通過不同的語言形式,重構獨屬于他的密西西比河。
于堅的思想片段的集合。于堅漫步于世界各地,去觀察和描述被浮躁的工業化社會視為庸常乃至落后的日常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生活之詩。
一部關于日常生活、身體旅行和心靈游歷的文字。收錄了于堅的五十多篇散文,包括:《游泳池記》《看畫記》《火爐上的湖泊》《似是而非的鏡子》《少年中國》等。